微妙时刻,中国高级别技术代表团访问欧洲探讨稀土问题

据《环球时报》报道,中美领导人将于10月30日在韩国举行会晤。大西洋彼岸的中国和欧洲官员将在布鲁塞尔举行闭门会谈,重点讨论稀土等问题。近期,欧盟关注稀土供应以及荷兰强行收购中国企业安世半导体等问题。人们担心汽车行业等主要行业面临停产风险。稀土“危机”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28日表示,中欧27日举行视频会谈,为30日中国高级技术代表团访华铺平道路。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表示,他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峰会期间会见了中国总理李强,讨论了这一问题。 “我们希望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并长期支持稀土等欧洲关键产业链。汽车、电子和国防。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稀土及相关技术实行出口许可制度。目前,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全球13个国家正在实施类似政策。然而,欧洲方面“面临着强大的敌人”。并正在加剧所谓的“稀土供应中断危机”。与此同时,欧盟贸易专员呼吁七国集团(G7)就此问题召开紧急会议。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启动“反胁迫机制”。 “所有选择都摆在桌面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所谓的“反胁迫工具法案”将于2023年底生效,将允许欧盟限制贸易和服务、减少某些知识产权并限制外国直接投资和公共采购的准入。这被认为是欧盟的“核贸易自2023年生效以来,欧盟从未启动过这一“核选项”。这是因为,欧盟深知,一旦使用这一“核选项”,欧洲经济将首当其冲。同时,欧盟已开始制定所谓“应急计划”,包括增加自身矿产产能、建立联合采购中心、建立战略储备、促进供应链多元化等。但目前,欧盟内部在如何处理对华贸易问题上仍存在深刻分歧。一些国家和他们各国担心中欧局势升级可能严重损害欧洲经济 环球时报指出,中国出台相关出口法规是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中国稀土行业。旨在履行防扩散义务,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充分考虑各方关切。这个过程非常负责任,所涉及的措施也是审慎恰当的。中国商务部表示,在宣布这一措施之前,中方已通过双边出口管制对话机制向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中方也为欧洲企业建立了“绿色通道”,并就此与欧方进行了多次磋商和对话。今年上半年,超过60%的欧盟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出口许可证。近期,多家德国企业成功获得稀土材料进口许可。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所说,稀土出口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中欧之间的问题。 30日中欧会谈中“冻结”危机预计将包括稀土以外的问题。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27日还就荷兰政府强制收购中国闻泰科技旗下Neexperia半导体一事进行了初步会谈。本月初,中国闻泰科技公司旗下的安世半导体突然被荷兰政府“冻结”并吸收,引发外界关注。荷兰人的理由是一张众所周知的牌:国家安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表示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中国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实施选择性歧视。欧盟中国工商会也谴责荷兰政府的行为是“地缘政治算计驱动的现代经济强盗”。中国商务部此后已通知安世半导体中国及其分包商,称其支持安世半导体禁止出口某些中国制造的半导体成品零件和组件。据报道,两国目前正在讨论休假计划。欧洲方面,为避免行业“断供”,欧洲汽车行业预计相关出口将暂时暂停。有评论称,“冻结”事件以及另一家荷兰科技公司ASML在美国压力下被迫暂停部分对华出口,凸显了欧洲企业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下合作的困难。这种微妙格局的值得注意之处在于,最近一次中欧会晤恰逢中美韩国峰会。布鲁塞尔的谈判桌不仅仅关乎稀土和芯片,更体现了中美欧三角关系的微妙格局。当前,中国和欧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并在经贸方面形成深厚的相互依存关系。但中欧关系仍处于敏感时期,欧方一系列调查和限制措施给双边合作蒙上阴影。从更深层次来说,地缘政治的发展正在重塑欧洲对中国的看法。受美欧战略框架影响,一些欧洲国家对中国存在偏见,倾向于将经贸问题“安全化”、“政治化”,削弱了真正合作的基础。事实上,中欧之间的经贸摩擦不可避免,但合作的主流不应被掩盖。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结果。中方希望欧盟不要频繁采取限制措施,坚持n 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原标题:《微妙时刻,中国高层科技代表团访欧商谈稀土》 专栏编辑: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安政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如有)由自有媒体平台“网易账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请注意: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由网易好用户上传发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